【全环境立德树人】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实验学校

 

 

 

 

【全环境立德树人】

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

 

 

 

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做好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实验学校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专题教育活动。

 

 
 
 

成立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专门研究此项工作,学习《学生欺凌防范处置工作指引(试行)》、《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制度机制指引》和《山东省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十条措施》。完善修订学校相应工作制度,各年级定期开展校园专项排查,建立工作台账。

学校防欺凌信箱、教师重点(隐蔽)部位值班

 

 

 

 

 

 

 

 

 
 
 

签订“预防校园欺凌”承诺书

 
 
 

 

 

 

 

 

 

 

各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家委会及学生代表为组员的防欺凌小组,全体学生签署防欺凌公约。班主任通过定期开展班内谈心交流会、“心语信箱”、校园违规违纪现象排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行为及心理动态,定期做好相应预防教育工作,同时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携手,共促学生成长。

 

 

 

 

 

 

 

 

 
 
 

召开“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每学期初和学期中期,学校都会组织全体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进行“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低年级学生则通过习惯养成教育课及学生交往指导课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人际交往和学校生活。同时积极组织法治教育讲座,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关于校园欺凌我们应当知道: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身体欺凌: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校园欺凌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上下学途中等。校园欺凌多发的地点为:学校厕所、操场、学生宿舍、学校门口及周边、楼道、教室等。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2)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撰稿|栾婷婷

编辑|高雅丽

  一审|刘  颖         一校|栾婷婷

   二审|周  鹏         二校|董志伟 

  三审|张华国         三校|牟婷婷

 

 

 

2024年12月13日 11:55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新闻与活动    【全环境立德树人】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