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力 教育启航 | 新学期教师亮相教学展示①——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实验学校

阵阵秋风送凉爽,正是一年好时光。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更优质地为学生服务,让新入职教师快速融入国科大家庭,落实高效课堂模式,教务处带领全体新入职我校教师开展了多彩的教师亮相课。各位教师在各备课组的帮助下精心准备、潜心磨课,从课程设计的精心构思,到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无不展现出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杜冲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四节《5以内数的减法》。杜老师在课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和实际操作活动,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运用奖励风车棒棒糖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引出课题《5以内数的减法》。课堂上杜老师借助情境图,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整节课杜老师注重孩子的表达能力,通过你说、他说、同桌说、全班一起说,在不断的说一说中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杨晓慧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通过“找一找”的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并借助活动角学具,和学生玩变变变的游戏,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着重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整堂课中,老师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杨老师还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巧妙的借助学生画的自己最喜欢的角,内化角的各部分特征,在凸显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给老师们呈现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



王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以关注学生“四基”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自主、探索、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使课堂氛围活跃生动了起来。她在课堂上注重情境引入,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使得课堂氛围极佳。



毛毳老师执教《线和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通过无线延伸视频,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它们的本质特征,同时通过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霓虹灯)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牟雪丽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拼音《a o e》一课,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牟老师巧妙设计游戏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带动孩子们的兴趣,掀起一股爱学语文的热潮。牟老师以“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为宗旨,让整堂课有主次,有目标。“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动静结合是学习的法宝。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阴阳搭配、疏密调节、深浅得当。”牢记初心,达成“教好书”使命。



刘强强老师执教的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一课,开启了国科学子奇妙的有理数乘法探究之旅。教学中,刘老师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采用了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解,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和符号规则。同时,教师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学生参与教学意识浓厚,学习气氛热烈。



钟文静老师执教《二次根式》。基于新课标,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完整且丰富的课程设计,首先通过算术平方根的复习,引入二次根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小组通过探究得到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性质,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落实两个基本知识点,并尝试利用性质对二次根式化简,在教授过程中,钟老师积极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肯定基础比较弱的同学的努力,激起班级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在做练习时,对本班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做到因材施教。



黄彩琪老师执教《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在课堂上讲解了实际生活应用问题,以问题串联起整个课堂,层层铺垫,层层引导,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的思考。设置开放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孩子变身小老师,学生出题并找其他同学回答,充分发散思维。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发言、让孩子们完全参与课堂。



宋薛杰老师执教历史《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宋老师由四川成都出土的“太阳金鸟纹饰”这一商周时期的文物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先秦时期的人们对天文的看法,进一步延伸到历法、医学等方面。设计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认识”甲骨文,通过联想“礼乐”制度以及延伸三星堆文化,进一步去认识青铜器,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通过文学认识人物,通过人物学习到屈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让这节课得到进一步升华。



王圣业老师执教六年级数学课。“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在学习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方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分数乘法问题,本课学习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其等量关系是一样的,只是已知、未知条件有所变化。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画图分析,找出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的问题,然后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总结解决问题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在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数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获得知识同时发展学生能力。



高敏老师执教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遵守规则》。本课选用备受关注的时政热点为主线贯穿设计,采用议题式教学,将网络热议的话题作为子议题,运用创设情境法、活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表演情景剧、评析静言论、填写献策栏等活动,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凝“新”聚力,教育启航。相信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秉持不断学习的热情,继续砥砺奋进、赓续前行,共同谱写国科学校教育新篇章。

编辑|宋晓梵
一审|杨瑞峰 一校|栾婷婷
二审|周 鹏 二校|董志伟
三审|张华国 三校|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