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强国有我④ | “孟”想成“珍”,道不尽的国科“师徒情”——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

 

编者按

 

      今年是全国第39个教师节,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频传喜讯,郭德芳、高庆文两位老师荣获青岛市教学能手称号。面对采访,两位老师连连摆手,称他们只是比较幸运而已,像他们这样在学校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还有太多太多。从6日起,我们推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优秀教师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国科校园中那些最可爱的人。

导语

 

      师父言传身教,徒弟耳濡目染,师徒勠力同心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在国科的历史教研组里,有这么一对师徒,她们看上去都像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但是私下也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老母亲”。在前不久,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的教师表彰大会上,作为师父的朱秀珍老师获得“优秀备课组长”称号,而徒弟石孟群老师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她们在彼此的成长道路上相伴而行,朱老师像以一束光,助力石老师奋斗的方向,也收获了难得的专注与沉稳。如今,石老师已经独立撑起一片天地,继续探索教学工作,以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一同来瞧瞧这对师徒的故事!

“师父”个人简介

      朱秀珍,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高中部教研组长,2023年被推荐为城阳区优秀教师。2016年11月获得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二等奖,2016年9月获得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2016年6月获得昌乐县优质课一等奖。多次上城阳区公开课,被评为优秀课堂,获得同行的好评。2019年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潍坊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全国“燕园杯”历史写作优秀指导教师。在国家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多年致力于高考试题研究。

“徒弟”个人简介

      石孟群,毕业于云南大学世界史专业,自2020年毕业后就在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工作,陪伴着第一届学生从懵懂高中生走向青春的大学生。

 

 

 

“麻辣”女教师的“双师课堂”

     

      “你在讲台上讲课,我在台下听课,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建校初,朱秀珍老师和她的徒弟石孟群同时来到国科并且任教国科首届学生。作为师父的朱老师为了让徒弟更快的把握上课节奏、迅速成长,进入石老师课堂观摩教学,研究年轻教师的教学思路,朱老师则及时补充,去把握整节课的方向。“在这样一节特别的课上,学生们既能准确、系统掌握历史课程的知识又能跟着我拓展视野、深入情境并且理解历史,这样既能打牢基础,又可以深入学习,让学生爱上历史这门课”,朱老师说道。这就是这师徒俩的“独门秘籍”——双师课堂。

 

 

 
 

      这样的“双师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爱历史、懂历史,同样也能让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让年轻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出师”。

      朱老师一提到她与石老师奋斗的这三个年头,情绪似乎有些激动,说:“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的觉得我们在国科这帮孩子身上付出了,我始终相信严师出高徒,现在我感觉她能独挡一面,让我觉得前面这三年里互相的付出是值得的,结果也是意想不到的好,今年高考的首届孩子们历史科目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我心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是师父也是“母亲”

      

      石老师说:“她不仅像我的师父,更像我的大姐姐,或者说更像我的母亲,无论是教学或是生活的任何问题,有事就想到要请教我的这位‘母亲’。2020年的教师节,学校举行了首届‘青蓝工程结对仪式’,将我和朱老师这三年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在台上,手捧献花向朱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看到朱老师眼中有些泛红,她摸着我的头跟我说,今后我一定好好教你,你就是我的‘孩子’!

      不知不觉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朱老师在采访中说到:“年轻老师们都很虚心很好学,但是孟群有时也会在上课时坚持自己的风格,但我又经常觉得我们在一些方面会有分歧,我们便讨论、去研究,无数磨合之后我们也是在互相成长。我们是师徒、也是母女,师徒同心必能其利断金!”讲到这里,朱老师眼眶有些湿润……

      石老师说自己永远记得自己在迷茫时师父曾经说道:“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一定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从此,她便坚定了自己在教育事业的目标和理想,在自己师父身上,她学到的不仅是作为教师的认真、敬业,更应该是作为一个教育人的坚定和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执着。

 

 

 

是延续也是传承

     

      朱老师回想起她与徒弟孟群奋斗的这三年,不禁有些激动。她知道自己虽然非常严厉,但初心不改的是希望这个徒弟能尽快独立成才,希望她能够送更多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孟群也没有辜负师父的期望,三年的时间以来,国科首届学生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老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两大法宝”。并且将自己的“法宝”倾囊相授给了自己的徒弟,作为历史老师一是借助学案,综合各类版本教材,让学生加深对历史宽度和高度的理解。第二个法宝,就是切勿急于求成,扎扎实实学习,这样就会有进步,她表示:“我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很多时候为了提高学生自信心,我会把分数故意打得高一点,增强孩子们的自信,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一法宝,也是研究了王金战校长‘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的教育理念才慢慢实践到学习中,我们作为老师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建立起牢靠的感情,孩子们有了信心,喜欢我这个老师,学习也会慢慢提高、越来越好!”

      这样的“两大法宝”也渗透在徒弟孟群的身上,作为年轻教师,也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在平时和孩子们的接触中也渐渐明白,高中的孩子已经面临成年或是已经成年,有些事情一昧的强调服从反而会适得其反,慢下来,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从根源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中学生的职责和首要任务,沉浸到学习中去。

      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自2020年建校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我们的“青蓝工程”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集团和学校上下一直是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正是因为这些国科人兢兢业业、将教育奉作人生理想,才换来了如今耀眼的成绩。在国科的校园中,有更多像朱老师和石老师这样的师徒,在结伴同行,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奉献终生!

 
 
 
 
 
 

文字|孙伟波 唐怡婕

编辑|孙伟波 唐怡婕

 

 

 
 
2023年9月14日 11:55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新闻与活动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④ | “孟”想成“珍”,道不尽的国科“师徒情”——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