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使命般地成长 | 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教师2022年暑期培训活动——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

在时光里赶路,在思考中收获。

 

 

2022年8月11日-14日,宽高教育集团2022暑期教师培训在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大报告厅隆重举行,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聆听名家讲座,老师们收获满满。

 

 
 

 

用心授艺,用情育人

一路生花,一路向阳。在家校协调上,提供奖惩制度,沟通从心开始,在摸索中提高孩子的学习力、合作力、正确率,用他山之石攻玉,在独立的前提下学会借力。我们可以将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价值共同体,三者交汇为教育合伙人。形成合力、合作、合成,将经验、育人观、价值观、教育观形成共生力,组织重塑场,引领形成交流影响域。一个小小的教室,也应当有温度、有风度,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地。好的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好的教师是生动的生命教材,以仁心养育生命,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文化塑造灵魂,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

——矫巧巧

 

 

 

王校长从中国民族角度出发,强调培养人的重要性,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担当起责任,要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我们要为每一个孩子负责,为祖国的未来负责。王校长再三强调,作为老师,我们要修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带出优良的学生,学校要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培养更多优质学生。

——刘兰兰

身为班主任的自己,在听了庄惠芬校长春风化雨的讲座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庄校长所在学校的“儿童十得课程”让我由衷赞叹,她让我明白了“静待花开”的含义。从对于小一新生细致入微的调研,到十得课程的精心打造,全方位促进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在课程实施上贯彻“一得一训练、一得一活动、一得一评价、十得护照我记录”,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终会自律且自由。

——刘茜

 

 

在培训讲师的案例分享中,我看到了新时代教师的样子:借助自媒体平台(微博、朋友圈、优酷、喜马拉雅等)展示师生学习的精彩瞬间、创办丰富多彩的项目化课程(航天主题、农耕博物馆、海洋主题、六一儿童节卡通主题等)、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模式(家校联络本出版印刷、轮值班长、学校星星币兑换集市等)……看到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例子,我也在思考:在马上到来的新学期,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什么?主题即课题,活动即课程,作业即作品,教师、学校的用心付出,家长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在一次次的主题、活动、课程、作业、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学校、班级、老师慢慢形成品牌,有了品牌进而获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有了家、校、社的合力,班级管理得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傅金磊

 

凭栏一片风云起,点燃内心育人情

我认为,一位激情的老师,必然是一个感情富翁。王校长用行动告诉我们,做教育不是灌满,而是唤醒和激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激情,这种激情不仅来自于课堂上对孩子们的激昂澎湃,更来自于家庭来自于身边的人的认可。所以一位有幸福感的教师,必然充满着暖暖的温情,甜甜的柔情还拥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闲情。相信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以海洋般深沉宽广的爱去拥抱每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洗礼中长成大树,回报生活。

——李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信金焕老师,分享开始前,信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美丽、干练。分享听完后,我对她的印象是知性、温情、亲切、执着、坚定!她说:“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这一路走来,教育工作让她从戾气、怨气走向和气、志气。从《花开的声音》到《倔强》,从主题班会的发言到各类颁奖词的写作应用,育人的时间,在她这里,延伸到漫长的一辈子,她将教育的阵地由教室延伸到人生,不给生命以时光,而给时光以生命。

——孙肖雯

 

 

以敞开的心态悦纳每一个孩子。信金焕老师愿意以仁心养育生命,可以用智慧启迪智慧,能够用文化塑造灵魂;庄惠芬老师开设的十得课堂,让每间教室里形成独立的学习生态,把场域里的每一个物品都变成鲜活的育人因素,我想,都源于她们敞开的心态。以敞开的心态悦纳每一个来到你生命里的孩子,悦纳他们的良善,也接纳他们的不完满。他们的不完满,是最能体现教育意义的地方,也该是老师的“师”字着墨最多的地方。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寻求完美的过程,是一场多么动人的修行。

——许文可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要育心,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听了信金焕老师讲座,我更是深有感触!信老师说了很多案例,比如棒棒糖方略,使我懂得,当班主任并不是一味蛮干,要想办法运用教育智慧。比如案例替父母写信,班级日志—花开的声音,让我知道作为班主任,要用很长时间,用心灵来认识学生,支持和赏识学生,努力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用理解打开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

——王献伟

庄惠芬老师说:“教育是追求人成为人。”教育面向的群体是学生,学生是生动的、鲜活的。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情境教学是大势所趋,考试命题更趋向于创新化、灵活化。因此,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应做出改变,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是否也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不为传授知识而传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光,给学生以信仰,让学生有理由相信学习的力量,有理由相信世间所有的美好。

——赵冠华

 

教育不止是仰望星空,更要步履坚定的前行

我曾在学生的毕业留言册“我的梦想”一栏中填的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为了这个梦想我也在努力,然而却一直未找到方向。听了周建华校长的讲座后,我不禁思索,什么才叫做“优秀教师”,什么才是“专业引领”。周校长介绍的案例中的老师,各个都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有自己独到的建树,有能拿得出手的专业本领。他们虽然年轻,展现出的才能却如此厚重,他们教龄不长,却让教学精益求精。这些教师之所以优秀,不仅因为他们自身有着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有理想追求,有坚定信念,有实践精神。机会从不会随便青睐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自强不息的赶路人。所以,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要自己热爱的教育教学事业上深耕,让自己凭借专业走在教育的路上,让教育也能一路生花。

——沈春雪

 

 

王校长:能轻轻松松干成的事情,一定不会是什么大事情。

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历经磨难的,他们所具有的共同品质便是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我想,流畅的课堂不一定是好的课堂。因为如果这是一节流畅的,没有磕磕绊绊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学生没有提升的课堂,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以下的课堂,学生不用跳就可以够得到,是没有提升的。这也提醒我,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备学生、备学情,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王述华

在“双减”背景下,跟课堂要效率,提升自己素养与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为之倾倒,引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与激情。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努力,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活力,平常而不平淡;学生给力,活跃但不活乱。首先,备课深入浅出,抓住核心,课堂要环节简洁,设计精巧。问题要问得巧,评点要评得妙。课比天大。在课堂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学生的学习生活,最深层次的快乐,来自课堂;最深层次的痛苦,也来自课堂。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就是: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杜姗姗

 

 

深扎根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那么从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就需要我们拥有更高地仰望。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自己的科研力,如昝老师所讲,我们要在实践中教有所惑,惑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进,进有所乐。做好课堂反思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造就创新。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不断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从而促进我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姜雪

“教育是生命中的彼此成就”这是信金焕老师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通过聆听信老师分享的“牵手活动”“一对九挑战”“棒棒糖攻略”等等,可以看出好的教师是生动的生命教材。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调动情感教育,以仁心养育生命,以文化塑造灵魂。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首要的是更新观念,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

——秦超

 

 

从“新”出发,从“心”出发

听了专家大咖们分享自己的教育案例和解决思路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其实,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出真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一个学校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书本上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真正想处理好还是要靠自己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听了各位大咖们的分享,我认为他们都拥有一颗童心,他们善于用学生的话来说,成为他们的“大朋友”,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相处。不仅如此,我还学到了要发挥孩子们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才是新时代的课堂!

——李锡蕴

教育是生命的彼此成就。信老师说得没错,记得泰戈尔有首诗也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的。”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教师的关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做他们生活的朋友,心灵的导师。我们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要与学生做真正地交流,师生共进是如今校园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当然也应该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应该仅就一件事形成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应该让学生在平等的班级管理中逐步认识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评价,促进他们成长。

——吴蓬

信老师就是一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听完讲座,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信老师还说,最好的教育,是师生生命的彼此成就。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以“四有好老师”为前进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学素养,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我也将以信老师为学习榜样,像父母一样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和孩子们在教学共同成长,成为一名有爱的教师。

——臧心怡

 

 

 
编辑 | 宋晓梵

摄影 | 刘成波

审核 | 周   鹏

监制 | 李全慧

2022年8月17日 11:50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新闻与活动    学习是一种使命般地成长 | 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教师2022年暑期培训活动——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